中国邮票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邮票文化

邮票文化

了不起中国姐妹花设计邮票饰品被联合国点赞

邮票爱好者网站2024-04-08邮票文化邮票001
了不起中国姐妹花设计邮票饰品被联合国点赞,邮票001,猴年黄金邮票,19年出生的双胞胎姐妹李琼斯和李琼依万万没有想到,她们设计的联合国邮票饰品,由联合国邮政工作人员佩戴,在多个国际性活动中亮相:联合国在华40周年庆典活动、联合国世界遗产邮票展等。

了不起中国姐妹花设计邮票饰品被联合国点赞

   19年出生的双胞胎姐妹李琼斯和李琼依万万没有想到,她们设计的联合国邮票饰品,由联合国邮政工作人员佩戴,在多个国际性活动中亮相:联合国在华40周年庆典活动、联合国世界遗产邮票展等。

   因为这项独特设计,邮票不再是躺在集邮册里并束之高阁的收藏品,而成为一种时尚生活用品。将邮票作为设计元素制作成配饰,这项别出心裁的创意设计也在其他国家出现,但能将邮票配饰完美呈现的19年邮票价格却凤毛麟角,因此,连联合国邮政、列支敦士登邮政都在为这项设计打call。

   联合国邮政亚洲处代表初微微的胸口,经常佩戴着一枚联合国邮票做成的胸针。12月4日,列支敦士登邮政驻亚太区总代表Cindy在与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长雷诺沃康摩尔博士、我国知名收藏家马未都会面时,也佩戴着一枚邮票耳饰。

   而这些邮票饰品每一次亮相的难忘瞬间,都是对这对双胞胎姐妹默默努力的莫大鼓舞。

   目前,联合国邮政、列支敦士登邮政已经与这对姐妹进行合作,并授权她们使用联合国邮票、列支敦士登邮票进行设计创作。但姐妹俩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两项合作对于她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联合国是世界上杜鹃花的邮票既不是国家又没有领土但却可以发行邮票的组织,也是世界上邮票特盖票以美元、瑞士法郎和欧元三种不同货币发行邮票的邮政当局。 联合国邮票是微型艺术品,曾经赢得过国际设计奖。联合国邮票由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创作,由不同国家的最优良,最可靠的印刷厂印刷。

   而列支敦士登则是世界的“邮票王国”。为了发展邮票业,列支敦士登动员了全欧洲的美术工作者设计邮票,还出高价邀请一些美术大师为它们设计邮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受到世界各国集邮爱好者的青睐。

   每天,她们最愿意为之努力的事,就是把这些美丽的邮票,打造成为另一件生活艺术品。

   联合国邮政、列支敦士登国家邮政、卡塔尔的集邮俱乐部……通过一项项国际合作,姐妹俩设计的邮票饰品一步步走向世界。这些作品还吸引了丹麦艺术家的。列支敦士登邮政负责人甚至将这一邮票作品赠送给了该国的王室成员。

   在市区江南对家畈的一栋楼房里,李琼斯、李琼依和几位收购邮票的价格和地方正在赶制一批邮票胸针。”明年是鼠年,列支敦士登邮政专门发行了一枚鼠年邮票,窗花的设计,红红火火很漂亮。“还有一份来自卡塔尔的设计订单,是针对一枚卡塔尔邮票设计一款饰品,邮票上,是卡塔尔埃米尔(美国买邮票)的头像。

   “这是一枚联合国邮政与法国邮政总局合作发行的巴黎协定《怎么查邮票》主题邮票,我们用它设计了一款耳饰;这是一枚印有联合国徽章的邮票,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周年。”李琼斯说,与联合国邮政合作的一系列邮票设计作品,不仅是用于观赏和佩戴,更重要的是希望公众能邮票内容本身的重要价值,世界和平、气候变化、濒危物种等全球性问题。

   这些“金华出品“的邮票饰品,被寄到了联合国纽约总部,许多联合国官员给予了点赞和肯定,并致信联合国邮政亚洲处:”继续鼓励和支持这对中国姐妹创作联合国邮票主题作品。“

   李琼斯认为,她们的作品之所以得到,是因邮票兜时代,邮票的邮寄功能日渐萎缩,只剩下收藏价值,但集邮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邮票文化的推广和传播遭遇巨大瓶颈。

   “邮票文化如要传播,需要变革及顺应时代潮流,赢得年轻人的支持和喜爱。邮票变饰品,便是出于这样的初衷,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带动邮票文化的传播。”

   金华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金婺南认为,这项创新意义非凡:”过去,邮票只能贴在信封上,放进集邮册,渠道狭窄,功能单一,年轻人不多,邮票与胸针结合,与时尚联姻,让年轻人觉得有新意、能接受,吸引更多人来邮票。“

   这个小标题,是一本书的名字,作者是财经作家吴晓波,书名原本是他写过女儿的一句话。用这句话来形容这对双胞胎姐妹,再合适不过。

   用一枚邮票饰品,连联合国邮政都为她们打call,为什么是她们?在这之前,她们已经沉淀了6年多。6年前,这对温州姑娘来到金华创业,做些花花草草的小饰品。一开始的创作,出于小女生的喜好,到如今的作品透着国际视野、人文关怀。一路走来,写满不易。

   姐妹俩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会计专业,父母的心愿,是希望她们回老家,找一份安稳的财务工作。她们的选择,是做设计,还是自学成才。她们发现,做设计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为了它可以抵挡住其他诱惑,这就是所谓美好的事物。

   妹妹搞创作,姐姐搞 营销。她们说,有一位相互搀扶、相互倾诉的共进退的姐妹,是父母给她们的礼物。

   什么时候自己的作品能够被认可、被点赞?她们不知道。但她们一直坚信: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你真心喜欢,才会不计时间、精力地投入,并乐此不疲、不抱怨。

   邮票兜的遗憾,是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工作和未来的。毫无疑问,这是一对有梦想、有追求、有冲劲,活得通透、熠熠发光的姐妹。

   我在想,如果不谈情怀,不谈励志,那么这个平凡人的故事中,能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我想说说跨界、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难见到邮票的身影,年关,你总能在邮局的窗口前,见到排队购买邮票年册的人群,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另一个场景,在李琼斯和李琼依的工作室里,微信上出现的邮票饰品买家,基本上都是后、00后年轻人。

   两个画面,对比鲜明,高下立判。邮票,与胸针、耳饰,原本八竿子打不着,透出的是跨界和融合。然而,年轻人眼中的冷门与热门,便在这一念之间。

   其实,在我们身边,类似的案例随处可见。故宫,过去不过是一个名气很大的景点而已,买张门票绕一圈,进去,出来,仅此而已。现在呢,故宫的文创产品风靡一时,书签、笔记本、贴纸、靠枕……年轻人争相抢购。2019年一年,故宫相关产品的产值就有200亿。

   过去,我们去书店,是去买书的,如今很多年轻人去书店,是去旅游、打卡、喝咖啡、思考人生,甚至是做作业。这邮票兜红打卡点”凤凰九里书屋、“悦读吧”之类的地方。书店也在跨界融合。商场呢?过去是去购物的,现在是吃饭的,孩子们是去玩的。

   从消费,再到体验,事物之间正不断跨界、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人突然意识到,赢得年轻人的心,才有未来;突然意识到,文化是融在我们血液里的东西,人们关于文化的基因和情结渴望被唤醒;突然意识到,老的东西需要跟新的东西结合,才会有生命力;突然意识到,无论好坏,只要你勇敢地拥抱这个时代,你就会拥有一个无悔的人生。

   于是,把故宫“揣”在兜里,把邮票别在胸前,才能够成为成功的范例。邮票兜